紅木文化
點擊展開+中國古典家具的歷史源遠流長,發(fā)展到明清兩代,其樣式之豐富與制作之精好,可以說是古典時代的空前絕后。其中,明式家具小巧精致,裝飾圖案多為局部的鏤雕或浮雕,以襯托出醒目的造型;清式家具奢華大氣,大面積雕刻富麗繁瑣,流麗至極。而究其裝飾紋樣的構成形式,則獨具特色,絕非單一格式。盡管圖案構成的表現(xiàn)手法豐富多樣,但其紋樣所呈現(xiàn)出的特點依然是有規(guī)律可循的,如統(tǒng)一與變化、對稱與平衡、節(jié)奏與韻律、具象與抽象等等,它們通過細致的搭配,精細的布局,使明清家具的整體裝飾疏密得當、錯落有致,體現(xiàn)出和諧的形式美感
1 統(tǒng)一與變化
統(tǒng)一與變化是形式美法則的集大成者,其他法則都圍繞其產(chǎn)生,它是形式美法則的核心與根本。若只談統(tǒng)一而無變化,圖案便會流于單調、呆板、平淡與乏味,因而蒼白無力;反之,若僅有變化而無統(tǒng)一,則會使紋樣零散雜亂,顯得瑣碎而無法集中。因此,裝飾圖案只有既保持主題鮮明,又富于變化,這樣才能在完整統(tǒng)一的同時又顯現(xiàn)鮮活生動,從而充滿靈氣。
明清家具的裝飾圖案無疑很好地遵循了這一原則,如這幅木胎黑漆描金有束腰帶托泥大寶座上的海水云龍圖(圖1)。龍,是炎黃子孫的圖騰,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,其形有九似:頭似牛,角似鹿,眼似蝦,耳似象,項似蛇,腹似蛇,鱗似魚,爪似鳳,掌似虎。在這幅圖中,朵云紋以及海水紋是變化,而龍紋則是統(tǒng)一。龍起于海水,帶著滿身的煙云水汽,翱翔于九天之上,卷起漫天風云,將一切元素統(tǒng)一于龍騰盛世、四海升平的主題之中,體現(xiàn)出皇室的權威與尊嚴。而這件紫檀夾頭榫雕花小平頭案則突出了云紋:牙子是云頭,牙子上的起地浮雕圖案是云紋,案子腿足中部起鼓,兩個相對的分別向上向下翻出“兩柱香”線腳依然是云紋,整件家具的裝飾圖案借助于強調這一元素完成了統(tǒng)一(圖2)。在此前提下,裝飾紋樣還強調了細節(jié)的對比變化:云頭牙子曲線舒緩流暢,翻轉自然,造型極其動人,細部的浮雕圖案古雅,繁而不俗,從而激活了整體裝飾的內在活力,真正做到了“盡精微,至廣大”。
圖1 木胎黑漆描金有束腰帶托尼大寶座
圖2 紫檀夾頭榫雕花小平頭案
2 對稱與平衡
世上最原始古老,同時也是最簡單穩(wěn)妥的表現(xiàn)手法大該就是對稱,人本身就是對稱美的典范。在明清家具中,對稱這種審美形式被廣泛地運用于各個層面,對稱性的裝飾圖案在明清家具中比比皆是,上下或左右結構對稱的圖案,形成了一種穩(wěn)定的內在力量,給人以安定、穩(wěn)妥、舒適的感受。
平衡較對稱則有所差別:平衡是利用視覺量的心理平衡原理,使畫面在對比變化中求得平衡。也就是說,雖然平衡圖案在中軸線兩邊的量、形、距等要素是不相等的,但人們從中得到的心理感受是相等的,和諧的,因此平衡相較于對稱,其在構圖上是要冒些許風險的。
正如上文所說,對稱性圖案在明清家具裝飾圖案中是很常見的,如紫檀有束腰鼓腿彭牙炕桌,牙子上的鏟地浮雕西番蓮紋就是典型的對稱圖案。它采取左右對稱的結構形式,兩邊的圖案完全一致,曲線悠揚婉轉,在空間上形成了有序和諧的美感。當然,對稱作為一種普遍的規(guī)律性,并不是要求裝飾圖案各個成分都要完全一致,整齊劃一,這樣未免過于簡單。因此,這件填漆戧金龍戲珠紋十屜柜(圖3)上的龍戲珠紋雖然也是左右對稱的圖案,但它的對稱性體現(xiàn)在整體構圖上。主體兩邊的龍紋、朵云紋以及海水江崖紋數(shù)量相同,面積一致,龍的動態(tài),云的流向以及海水的趨勢均向中心——也就是珠——靠攏,因此也體現(xiàn)出對稱感,但仔細觀察又存在差異,圖案元素大致相同,細節(jié)卻各具特點。這是一種結構上的對稱,各個元素之間存在某種關聯(lián),并且互相呼應,表現(xiàn)出秩序、協(xié)調的對稱美。
圖3 填漆戧金龍戲珠紋十屜柜
平衡的構圖固然更具有挑戰(zhàn)性,但同時所表現(xiàn)出來的美也更為生動活潑,伶俐趣致。比如這件黑漆描金山水圖頂箱立柜(圖4)的山水樓閣人物圖,以立柜上的圖案為例,中線兩邊的紋樣在量與形上都不相同,與對稱軸的距離也不一樣,兩邊均由山水、樹木、亭臺樓閣以及人物來填充畫面,雖然右邊明顯山石較凸出,樓閣以及樹木的數(shù)量也比較多,但整體態(tài)勢趨向于向左上方發(fā)展,而左邊的圖案整體態(tài)勢則趨向于右下方,這樣整體構圖就達到了完整性,富有自然情趣。因此,平衡的構圖雖然也具有內在穩(wěn)定性,但其外在表現(xiàn)則具有刺激感,抒發(fā)了創(chuàng)作者無限寬廣與自由的心靈空間。
圖4 黑漆描金山水圖頂箱立柜
3 節(jié)奏與韻律
節(jié)奏與韻律是來自于音樂的概念,借用于圖案構成中,則是指同一元素在一定的變化規(guī)律中,重復出現(xiàn)所產(chǎn)生的運動感。韻律是富于變化的節(jié)奏,在節(jié)奏中注入個性化的變異而產(chǎn)生豐富有趣味的反復與交替。
在明清家具裝飾紋樣中,能體現(xiàn)節(jié)奏與韻律的連續(xù)性圖案有幾何式紋樣,也有植物紋樣。幾何式紋樣中常見的有盤腸紋、方勝紋、回紋以及卐字紋等等,多為家具的裝飾與底紋。植物紋樣則多為卷草紋,又稱纏枝紋,由滕蔓卷草提煉而成,結構連綿不斷,寓意生生不息,常用于櫥柜與桌案椅凳的雕花牙子。幾何式紋樣圖案規(guī)整,排列有序,造型剛硬,具有力度平穩(wěn)的節(jié)奏感;植物紋樣則曲線柔美,花葉悠揚,深具一波三折的韻味,極其美麗動人。
4 具象與抽象
在漫長的人類文明發(fā)展歷程中,早期先人們在巖壁上或陶土中留下的圖案大多是抽象的,比如仰韶文化中陶盆上的人面魚紋,這些圖案是用以表達某種情感。隨著文明的進步,具象寫實應運而生,印證著各種科學(如解剖學、透視學等)的發(fā)展。尤其是意大利文藝復興之后,具象寫實的技能象征著人類自我價值的探索。到了現(xiàn)代主義時期,人類又反觀抽象,重新挖掘其中的奧妙與價值,這是人類文明觀念的升華,更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(xiàn)。具象與抽象在畫面中相互配合、互相補充,更是賦予圖案完整的藝術效果?!?
美來源于生活,自然界中的動植物、生活中的器具、口耳相傳的神話中的人物等等,都可以成為明清家具裝飾圖案的選擇題材,而明清家具的裝飾圖案,其造型并不拘泥于具體形象,是通過由表及里的手法提取出內在的抽象的深層內涵,創(chuàng)造出許許多多不同的紋樣,從而令人目不暇接。具象的生活感受與抽象的形式美感進行疊加,使得畫面更為引人入勝。明清家具將裝飾圖案融于家具結構之中,表現(xiàn)在各種形式的結構構件上,同時又保持了圖案題材內容本身的完整性,充分體現(xiàn)了結構和裝飾的統(tǒng)一。
八仙是民間廣為流傳的道教的八位神仙,他們懲惡揚善,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吉祥意義,受到人們的尊崇與喜愛。民間還傳說他們定期赴西王母蟠桃會祝壽,因此有了“八仙祝壽”這一題材。有一件烏木書柜式多寶格柜門上為鏟地浮雕,圖案是八仙,人物形象栩栩如生。而另一件家具紫檀方角小四件炕柜,柜門上同樣雕刻八仙,卻是抽象而出的暗八仙,紋飾由以道教中八位仙人手中所持的法器——葫蘆、寶劍、扇子、魚鼓、陰陽板、紫簫、花籃、荷花構成,使人一見便知其所指代的具體形象,從而擁有與八仙紋相同的寓意。如葫蘆是李鐵拐所持寶物,能煉丹制藥,普救眾生;荷花是何仙姑所持寶物,它出淤泥不染,可修身禪靜,等等。具象的八仙給人以具體、生動、直觀的感受,抽象的暗八仙則賦予圖案歸納、概括、理性的趣味,兩者達到了珠聯(lián)璧合、相得益彰的視覺藝術效果。
5 結語
明清家具裝飾圖案的元素來源于生活,其構成形式靈活多變,有些紋飾甚至達到自然天成的理想效果,這也是形式美感追求的至高層次。同時,具有豐富形式美感的裝飾圖案也使明清家具的藝術感表現(xiàn)得更為具體,實現(xiàn)了藝術性與功能性的完美統(tǒng)一,極具欣賞性,因而大大提升了明清家具的價值。
上一篇:關于紅木家具的斷想
下一篇:胡德生:明清家具及其價值